第68章 第一炉精铁

偷听签到:秦始皇非要传我皇位 云龙 2021 字 2021-12-21 23:58:20

李霸和元让,两人非常聪明。

而进行提炼的步骤,有两步是相当的关键。

第一步,就是用火粹取。

第二步,就是进行淘洗。

如此,才能把杂质进一步去除,得到优良的原铁。

但是这些只是能用,还不算是真正的成品。

按这个年月的古法,是所谓的“炒铁”之法。

但是在丁凡看来,这太过于原始了。

而提炼术告诉丁凡,可以对炒铁之法,进行全面改良。

如果不是受条件限制,丁凡肯定要打造炼钢炉。

但是想想,眼下这些都是不现实的事情,只能退而求其次,在炒铁法的基础上,进行改良。

要进行改良,必不可少的一样添加剂,就是石灰。

丁凡开始讲起了要领。

“你们听着,经过初步煅烧,二次淘洗以后,还要进行磨粉细化。”

两人频频点头,一一把方法记在心里。

在丁凡的指挥下,两人对这两步,已经进行了实践,已经初步掌握,就差一个熟练的过程。

而接下来的磨粉,就是考验耐心的时候。

这本身没有什么太多技术性可言。

经过两次加工,矿石其实已经很脆了,普通的石磨都可以胜任。

但是效率方面,显然要大打折扣。

李霸和元让,不愧有聪明的头脑,听丁凡讲完以后,李霸马上站了出来。

“驸马,我觉得用石磨打磨,这个方法,可以进行改良。”

元让也是点头同意。

“不错,确实有改良的余地。”

两人当场表示,会寻出改进方法,加快磨粉的速度。

就这样,丁凡开始等待起来,要磨出足够的矿粉,用这原始的古法,显然慢了许多。

只能等明天,教会两人如何进行炉中煅烧,并且在什么火候时,加入石灰,才效果最好。

这才是炼出精铁的关键所在。

前面所有的一切,都是为了明天这最后一步在做准备。

……

此时,咸阳城。

皇宫内,嬴政算着时间。

“驸马多久没有上朝了。”

“回大王,大概半月有余。”

嬴政微微点。

“半个月了吗?时间真快啊。”

因为派出丁凡,秘密进行开采,嬴政只是假意问丁凡多久没来上朝,并未多说。

出了前面的事情,现在丁凡的一切,都是保密的。

虽然他的人不在家中,但是嬴政特意派出了守卫,进行严格保护。

同时外面更是高高持起谢客的牌匾。

无人知道,丁凡已经进行紧锣密鼓的开采工作,并且第一批精铁,就要生产出来了。

嬴政此时,所以对大臣们进行询问,是他计划着何时派兵出征。

此时,北方的敌人,异动越来越频繁。

虽说丁凡解决了粮食问题,这时候可以派蒙恬和王离两人,披挂出征。

但是嬴政深知,想要对付北方边境的机动部队,没有优秀的武器,这场战斗要付相当大的代价。

打仗,不是儿戏!

随着横扫六合,一统天下,现在的秦军内部,已经开始出现骄傲情绪。

昔日的虎狼之师,因为屡屡的胜仗,变得不似从前。

嬴政此番派兵出征,绝不能首战失利!

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!

才是真正的秦锐士!

天下初定,这仗怎么打,嬴政不得不重新思考。

这不像前面,秦不灭六国,便是六国灭秦,不战也得战,在这样以战养战的情势下,大秦强势崛起!

蓦地,嬴政看向杜年。

“爱卿对昔日赵国,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事,有何看法?”

杜年闻言,心中一惊!

“大王怎么问如此话?”

他本是赵人,此时嬴政发问,必有深意。

而这时候,百官也各自内心疑问。

“难道大王,这是准备要动杜年了吗?”

事实上,百官的猜测,多少有些摸到了影。

现在嬴政已经释放了信号,和杜年走得比较的人,现在最好老实地选好站队。

而杜年似也意识到这点。

一时间,不知如何回答。

嬴政冷哼一声。

“身为赵人,连胡服骑射带来了好处,卿竟不知,唉!也罢,难怪赵国会亡。”

嬴政后面的话,语带感叹,也算是转移了话题,没有往下深究。

哪怕杜年没有给出答案,嬴政却也不再问下去。

……

天荡山。

丁凡醒来的时候,工人们已经磨出了足够的矿粉。

见此,丁凡心中十分欢喜。

“终于可以开始了。”

此时,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,一边堆放着矿粉,一边堆放着足够的石灰。

李霸和元让两人,甚是不解。

李霸抢先一奇,问了起来。

“驸马,这矿粉看起来黑乎乎的,而这些石灰如此洁白,它们两样东西……”

实在是想不通,黑白分明的两种东西,怎么就能混到一起。

丁凡轻轻一笑。

“一会,你们就知道了!”

石灰对于眼下来说,可是至为关键的东西。

丁凡知道,实在没有办法,给他们进行科谱,也无法跟他们解释,这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。

这年月的认知水平有限!

也只能不做任何解释,让两人记下便是。

接着丁凡下令点火。

秦朝的冶炼技术,在这个年代,可谓一骑绝尘。

所以用于煅铸的炉子,已经相当的成熟。

“好,把矿粉注入进去,注意开大火。”

两人按丁凡所说照做,炉火越烧越旺。

“打开排风口!”

丁凡再一次下达指令,两人一一照做,并且认真记好步骤。

“注意观察变化,好,就是现在。记下融化的状态。”

条件限制,只能因地制宜,丁凡已经想好了,后面要不要搞一个专门的温度计出来,那样会更加准确。

但是这个年月,想造出可以感应温度变化的温度计,有点难度,只能一点点摸索,像这种小东西,商城里面都没得兑换。

毕竟这对于后世的人来说,太不起眼了。

两人记下铁水融化时的状态,并且认真的记录时间。

虽然没有钟表,但是滴漏计时,也是具备了一定的准确性。

看到两人一并把时间记录下来,丁凡满意地点头。

果然他们懂得举一反三。

两人的这一细节,让丁凡对他们内心更加欣赏。